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教育政策 教育人物 文化产业 财经新闻 科技头条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教材动态 艺术培训 出国留学 教育商业

“灯影无忧”:AI让校园灯光学会“察言观色”,单间年省电费600元

发布日期:2025-06-11 浏览量:21 

深夜的教学楼里,灯光通明却空无一人;暴雨天有人短暂躲雨,声控灯却反复亮灭……这些校园能源浪费的痛点,正被一群本科生用AI视觉技术悄然破解。

徐州工程学院的一间教室内,当最后一排学生收拾书包离开,对应区域的灯光如涟漪般渐次熄灭。这套名为“灯影无忧”的智能照明系统,由该校本科生团队自主研发,通过改造校园现有监控摄像头,让“沉默的眼睛”变身“节能大脑”。

闲置摄像头的“觉醒”。传统方案要么‘看不见’,要么‘用不起’。”团队负责人邵音子回忆项目初衷时,提到一个扎心数据:仅山东某大学7000余根荧光灯,每年空置耗电就高达72万元。声控易受干扰,红外传感器成本高昂,而教室天花板上早已安装的监控摄像头,却长期处于“被动记录”状态。团队提出颠覆性思路:不增硬件,只改算法。通过自研的“睿光智联+”平台,将摄像头视频流实时传输至云端,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分析人员活动。“让摄像头从‘记录者’变成‘决策者’,单间改造成本仅需37.3元。”邵音子介绍。

灯光如何学会“思考”。真正的挑战在于理解场景逻辑。初期系统常被飞鸟或低头自习的学生“欺骗”。团队创新性开发三重技术引擎:“火眼金睛”模型:改进YOLOv11算法,嵌入多尺度注意力模块,即便有人用书本遮挡移动也能精准捕捉;“类人化”逻辑:检测到人员持续停留超5分钟才开启全灯,课间无人时10秒自动调暗,考试周则为零星自习者保留局部照明。“灯光像有了生命,跟着人的脚步走。”一名学生在反馈中写道。后勤人员更发现,灯泡更换频率大幅下降——灯光不再“无效加班”。

这个成本仅37.3元的控制盒,内藏物联网模块与自研程序。花板上的“双碳”先锋。如今,系统正从教室走向更广阔场景:图书馆:根据读者分布调节光照,未来可联动光感系统模拟自然光色温;报告厅:与预约系统对接,实现场景化照明;

“青年创新不在参数多华丽,而在能否让生活更友好。”正如项目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的理念——这些藏在天花板里的“智能眼睛”,正用AI的微光,点亮校园低碳转型的未来。

作者:邵音子




文章来源:本站  文章编辑:admin 

上一篇 : 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子研发实训室智能巡检机器人,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